近日,在廣州市總工會組織的“2024年度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評審活動”中,憑借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卓越創新,視源三院一站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獲評為2024年廣州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。
作為團隊帶頭人,視源股份首席技術官、廣州市2024年羊城工匠培育對象楊銘強調:“工匠兩個字對視源的科技工作者而言,是鉆研技術的匠心、深耕行業的執著、精益求精的態度,以及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創新精神。我們始終將工匠精神融入技術研發和產品落地的全流程。”
專利申請量突破 1.5 萬件 多項成果實現行業落地轉化
視源三院一站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匯聚多位在站博士后、超百名行業資深博士及各領域專家,形成視源股份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。工作室在領銜人楊銘的帶領下,專注于人工智能、工程技術、創新設計等領域的深度研究和技術攻關,取得了顯著成就。據統計,截至2024年,視源股份專利申請量突破1.5萬件,其中該工作室累計產出發明專利542項、實用新型專利115項、外觀設計專利287項,榮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九屆廣東專利獎銀獎、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優秀獎、外觀專利銀獎等榮譽。
“我們堅持扎根場景、傾聽真實需求。”楊銘介紹,工作室多項成果已在未來教育、企業服務、智能硬件、健康醫療等行業領域實現落地轉化,例如“智能交互教育大屏關鍵技術及產業化”項目和“教學課件獨創性自動評價算法”項目,推動了教育領域的數字化進程。此外,希沃教學大模型和MAXHUB領效智會大模型的推出,為企業和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技術攻堅:從行業 “不可能” 到標桿的跨越
回溯技術攻堅歷程,2005 年的 "兩層主板解決方案" 堪稱視源創新精神的縮影。
當時,客戶提出將四層電視主板壓縮至兩層的要求,這在行業內被視作 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”。然而,視源股份的工程師們卻一頭扎進電路圖紙與信號路徑的迷宮中,日夜反復調整布局、優化參數。最終,他們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穩定方案驚艷眾人,不僅拿下訂單,更一舉奠定了視源在顯示控制領域的行業地位,這場攻堅之戰,成為了視源股份 “敢于挑戰極限” 的最好注腳。
二十年后,視源股份的技術攻堅精神依舊熾熱如初。當虛擬鍵盤打字體驗糟糕飽受詬病時,視源股份觸覺反饋團隊嗅到了新的挑戰。“在大屏上模擬物理鍵盤觸感”,這個想法看似天馬行空 —— 手機單指操作的震動反饋原理,在多手指同時觸碰的筆記本大屏上完全行不通,一旦全屏震動,體驗反而更糟,這也正是行業一直未能突破的瓶頸。
但這群工程師敢于挑戰技術難題。他們深入研究震動傳導規律,反復測試不同震動模塊與算法。終于,經過持續的技術攻堅,視源股份在行業內率先實現 “局部震動反饋技術” 突破 —— 當十指落在屏幕上,只有按下的那根手指能感受到真實的按鍵觸感,仿佛指尖真的叩擊在實體鍵盤之上。這項成果不僅發表于頂級會刊并斬獲最佳論文,更標志著其在觸覺交互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。盡管距離量產還有更多難關要闖,但這場勝利再次印證:在這里,沒有所謂的 “不可能”,只有等待被攻克的技術高峰。
從兩層主板的奇跡,到局部震動反饋的突破,視源用一次次破局,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技術傳奇,也引領著行業不斷向新的極限發起沖擊。展望未來,楊銘表示:“視源的專注方向始終未變——一是在未來5到10年為人類工作生活帶來變革,二是圍繞國家新興產業戰略推進技術轉型。”目前,團隊正以“預研一代、開發一代、銷售一代”的研發機制,聚焦人工智能與交互顯示核心技術,圍繞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數據四大方向開展技術布局,最終實現基于大模型的動態融合感知和分析,構建起“4+1”的人工智能方向布局。“我們期待AI與硬件深度融合,未來在機械臂、機器人等領域拓展應用,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。”楊銘說。
人才引擎:一群追光者以熱愛為炬照亮創新之路
科技創新,人才是核心驅動力。在視源股份首席技術官楊銘眼中,公司這群技術人就像純粹的追光者,心里只裝著一件事 ——“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得更漂亮”。
作為公司技術的“領頭羊“,楊銘十余年如一日保持著每天研讀論文的習慣。在他看來,對硬核科技的熱愛早已融入血液。這種純粹的熱愛,也悄然浸潤著整個團隊。當招聘全球頂尖專家時,楊銘總會補上一句充滿信任的話:“你可以定義超出我認知的工作。”這份大膽放權,讓從海外大廠歸來的工程師們眼睛發亮,仿佛看到了一片能自由馳騁的創新原野。此前團隊在行業內率先實現的 "局部震動反饋技術" 突破,正是這種 "超乎認知" 的創新成果。
除了發揮技術領銜人的帶頭作用,這背后更是視源股份構建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多維度賦能體系在發力:
一方面,視源股份推行《支持創新創業管理辦法》,為職工提供發展平臺。出臺《專利獎勵制度》,建立發明人激勵機制,獎勵在專利申請與授權、專利技術實施及專利成果轉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。
另一方面,著力完善職業發展通道。視源股份搭建“源·工匠學院”職業技能培訓體系,涵蓋年級訓練、通用訓練、專業技能訓練等多維度成長體系,同時設置“專業、管理”雙通道職業發展路線,并建立“傳-幫-帶”師徒制,完善導師認證制度,確保每一位工作室成員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,為創新團隊提供上升通道和施展能力的平臺空間。
第三是持續開展技術培訓。視源股份開設技術方向的專業訓練項目GeekShare,通過邀請外部技術專家、集團內部公開分享、技術午餐會等形式組織技術模塊系列的分享,助力團隊了解技術前沿發展與研究。
視源三院一站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和工匠精神,成為了視源股份技術突破的核心力量。從專利成果到技術攻堅,從人才培養到戰略布局,工作室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。展望未來,視源股份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,聚焦人工智能與交互顯示核心技術,不斷拓展應用領域,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。
